比服
基本解釋
指王畿周圍方千里的地方。《逸周書·王會》:“方千里之內為比服,方二千里之內為要服,方三千里之內為荒服,是皆朝於內者。” 孔晁 注:“此服名因於 殷 ,非 周 制也。”參見“ 五服 ”。
成語(Idiom):比服(bǐ fú)
發音(Pronunciation):bǐ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比較服從,表示對某人或某種力量的順從和服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比服是由“比”和“服”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比,表示比較、相對;服,表示服從、順從。比服的意思是比較服從,表示對某人或某種力量的順從和服從。這種服從可以是出于尊重、敬畏,也可以是出于無奈、被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比服一般用于形容對權威、能力、智慧等具有較高威望或優勢的人或事物的順從和服從。常見的使用場景包括:對長輩的尊敬和服從、對領導的聽從和順從、對專家的敬重和追隨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比服一詞最早出自《莊子·天運篇》:“天道之行也,比四時而不忒也,比日月而不明也,比音聲而不煩也,比神明而不滅也。”這里的“比”指比較、相對,表示天道的運行是有規律、有秩序的,人們應該順應天道而不違背。后來,比服逐漸演變成表示對權威和強大力量的順從和服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比服是一個動賓短語,由“比”和“服”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學生們都很比服老師的知識和教學方法。
2. 領導的決策是明智的,我們應該比服他的決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比服”與“順從”、“服從”等近義詞聯系起來記憶。也可以將“比服”拆解成兩個部分,“比”和“服”,分別記憶它們的基本含義,然后再結合起來理解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順從和服從相關的成語,如“唯命是從”、“言聽計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比服爸爸的決定,不再玩電子游戲了。
2. 初中生:老師講的知識很有道理,我們都比服老師的教學方法。
3. 高中生:雖然我不同意領導的決策,但我還是比服了他的決定。
4. 大學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比服老師的學術權威和教導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