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義
成語(Idiom):執義(zhí yì)
發音(Pronunciation):zhí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堅持正義,忠于原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執義是指堅持正義,忠于原則的行為。它強調在面對困難、誘惑或者壓力時,始終保持對正義和原則的堅守,不偏離正確的道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執義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各種誘惑和困難時,能夠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不為外界所動搖。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有正義感的人,也可以用來鼓勵他人堅守正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記載了一個關于執義的故事。相傳,戰國時期,魏國有一位官員叫虞卿,他非常重視正義和原則,不違背自己的良心。一次,魏國的國君想要遷怒于虞卿,命令他殺掉一個無辜的人。虞卿面臨艱難的選擇,但他堅守執義,拒絕了國君的命令。最終,虞卿因為堅守正義而受到贊賞和尊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執義由兩個字組成,其中“執”表示堅持、保持,而“義”則表示正義、原則。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執義的律師,從不為金錢所動。
2. 在面對困難時,我們要像他一樣執義,堅持自己的原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手持一面正義的旗幟,堅守在原則的道路上,不為外界所動搖。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執義相關的成語,如“守正不阿”、“忠誠不渝”等,以加深對正義和原則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虞卿一樣執義,不做不正當的事情。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執義,不參與欺凌行為。
3. 高中生:在面對誘惑時,我們應該保持執義,堅持自己的原則。
4. 大學生:作為公民,我們應該有執義精神,為社會正義盡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