鎩翅
成語(Idiom):鎩翅
發音(Pronunciation):shāo c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鳥類因受傷或遇到困境而無法飛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鎩翅”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鎩”和“翅”。其中,“鎩”意為羽毛破損,不完整,“翅”指鳥的翅膀。整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鳥類因受傷或遇到困境而無法飛翔的情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人在遭遇挫折、困境或失敗后失去了往日的能力和精神狀態。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組織或團體在某種情況下喪失了原有的力量和活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鎩翅”的起源可追溯到《莊子·逍遙游》中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一只鳥失去了一只翅膀,無法再飛翔。它非常傷心和沮喪,因為它不能像其他鳥類那樣在天空自由飛翔。這個故事通過描述鳥失去翅膀后的困境和心情,寓意人們在遭遇挫折和困難時也會感到無助和沮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事業上遇到了很多挫折,感覺自己已經鎩翅了。
2. 這個公司經歷了一連串的失敗,已經變得鎩翅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鎩翅”聯想為一只鳥失去了翅膀,無法飛翔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鳥類相關的成語,例如“一鳴驚人”、“畫蛇添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小明摔倒后,他的自信心受到了打擊,感覺自己像一只鎩翅的小鳥。
2. 初中生(14歲):考試不理想讓我感到很失望,我覺得自己已經鎩翅了。
3. 高中生(17歲):在面對困難時,我們不能輕易放棄,否則就會像一只鎩翅的鳥無法再展翅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