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覿
成語(Idiom):披覿
發音(Pronunciation):pī z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容貌或言談舉止顯得凄涼、憔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披覿是由“披”和“覿”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披,表示敞開;覿,表示臉面。披覿形容一個人的容貌或言談舉止顯得凄涼、憔悴,通常用來形容經歷了困難或遭受了打擊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披覿常用于描述經歷了挫折、困難或失敗的人。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外貌憔悴,或者形容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帶有憂傷、凄涼的感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張華傳》中有一段描述張華被貶官后,生活艱辛的故事。張華曾經是晉朝的大臣,但因為犯了錯誤被貶官。貶官后,他過著貧困的生活,衣衫襤褸,容貌憔悴。有人看到他后說:“張華披覿矣!”后來,這個故事成為了披覿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披覿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披”和名詞“覿”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歷了一場失敗,現在看起來真是披覿的樣子。
2. 老人的面容披覿,顯得很憔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披覿與憔悴的容貌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穿著破爛的衣服,容貌憔悴地披在身上,形象生動,易于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披覿相關的成語,如“披麻戴孝”、“披荊斬棘”等,以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臉色蒼白,看起來像個披覿的小鬼。
2. 初中生:經歷了失敗的考試,他的容貌顯得披覿不堪。
3. 高中生:在經歷了困難后,他的外表披覿,但內心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