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蓮
基本解釋
(1).白色的蓮花。 唐 白居易 《與元微之書》:“紅榴白蓮,羅生池砌。”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禨祥·白鹿》:“ 嘉靖 十二年, 河南 巡撫 吳山 獻白鹿,為大臣諂媚之始……此后則 萬歷 甲戌,白蓮、白燕見於翰林院, 江陵 張居正 大喜,進之。”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六月·時品》:“河藕亦種二:御河者為果藕,外河者多菜藕。總以白蓮為上,不但果菜皆宜,曬粉尤為佳品也。”
(2).指白色的蓮花燈。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雜記》:“ 韋承貽 咸光 中策試,夜潛紀長句於都堂西隅曰:‘……白蓮千朵照廊明,一片昇平雅頌聲。’”
成語(Idiom):白蓮 (bái lián)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l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偽善、虛偽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蓮成語源于佛教典故,原指蓮花凌波而出,不沾水而潔白無瑕。后來,這個成語被引申為指偽善、虛偽的人。白蓮的人常常偽裝成善良、純潔的樣子,實際上內心卻陰險狡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白蓮一詞常用于形容那些表面上裝出一副善良、純潔的樣子,但實際上卻心懷惡意、陰險狡詐的人。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對于虛偽人的批評和警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蓮的故事起源于佛教典故《法華經》。據說,佛祖釋迦牟尼曾經在一朵盛開的蓮花上講經,而這朵蓮花不沾水而潔白無瑕,象征著佛法的純潔和無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白蓮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白”和名詞“蓮”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表面上看起來很善良,但實際上是個白蓮。
2. 不要被她的表面行為所迷惑,她是個白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白蓮這個成語。想象一朵潔白無瑕的蓮花,但當你靠近時,卻發現花瓣下隱藏著一顆黑暗的心。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你記憶白蓮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佛教中蓮花的象征意義,以及其他與虛偽相近的成語,如偽善、偽君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一個同學表面上看起來很友善,但實際上是個白蓮。
2. 初中生:她平時總是裝出一副溫柔善良的樣子,但我們都知道她是個白蓮。
3. 高中生:這個政客表面上宣揚公平正義,但實際上是個白蓮。
4. 大學生:不要被社交媒體上那些看似完美的人所迷惑,他們可能都是白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