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畼
成語(Idiom):遐畼
發(fā)音(Pronunciation):xiá x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遙遠、遼闊、廣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遐畼是由兩個相對獨立的詞組合而成的,遐指遙遠、遠離,畼指遼闊、廣大。遐畼合在一起表示事物的范圍廣大,空間遙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遐畼常用于形容山川河流的廣大,也可用于形容時間的悠久,或者形容人才的眾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遐畼最早出現(xiàn)在《莊子·逍遙游》一文中。逍遙游是莊子的一篇哲學文章,其中描述了莊子在夢中游歷的一番奇遇。在夢中,莊子來到了一個廣袤遼闊的地方,他稱之為“遐畼之境”。這個故事中的“遐畼”一詞,后來被人們引用,并成為了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遐畼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片遐畼的大山,給人一種宏偉壯觀的感覺。
2. 那個小村莊位于遐畼的山谷之間,景色美不勝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遙遠”與“遼闊”這兩個詞相互聯(lián)系來記憶遐畼的含義。遙遠的地方往往也是遼闊廣大的,因此遐畼可以表示事物的范圍廣大、空間遙遠。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了解其他形容事物范圍廣大的成語來擴展學習。例如“廣袤無垠”、“浩如煙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夢想有一天能去探索遐畼的大山。
2. 初中生(13-15歲):這部紀錄片展示了地球上各個遐畼的自然景觀。
3. 高中生(16-18歲):歷史課上老師告訴我們,這個遐畼的帝國曾經(jīng)統(tǒng)治過半個世界。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我希望有一天能夠去欣賞北極的遐畼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