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圓場
成語(Idiom):跑圓場 (pǎo yuán chǎng)
發音(Pronunciation):pǎo yuán ch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問題或矛盾面前,不直接回答或解決,而是繞著問題轉圈子,回避實質性的回答或解決方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跑圓場是指在面對問題或矛盾時,不敢直接回答或解決,而是采取拖延、回避或轉移話題的方式。這種行為常常出于不愿意承擔責任、避免沖突或找不到解決辦法的原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跑圓場的情景非常多樣,可以出現在各個領域和場合。例如,政府官員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為了避免回答敏感問題,常常會跑圓場;商家在面對消費者的投訴時,為了推脫責任,也會采取跑圓場的方式;個人之間的交往中,有時為了避免爭吵或尷尬,也會選擇跑圓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跑圓場”的具體起源尚無明確的故事。這個成語的出現可能是由于人們在生活中觀察到了一些人在問題面前故意回避、拖延或轉移話題的行為,從而形象地比喻為“跑圓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跑圓場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跑”和名詞“圓場”組成。其中,“跑”表示行動的動作,“圓場”表示圍繞問題轉圈子、回避的地方。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會議上被問及敏感問題時,總是善于跑圓場,不直接回答。
2. 這位政治家擅長跑圓場,經常在回答問題時繞來繞去,很少給出明確的答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跑圓場”這個詞語與實際生活中的情景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個人在一個圓形的場地上不停地跑來跑去,卻始終沒有直接回答問題或解決問題的場景,以此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類似的成語,例如“繞梁三日”、“拐彎抹角”等,可以進一步豐富對于回避問題、拖延解決等行為的認知。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問我為什么沒有完成作業,我只好跑圓場說我忘記帶回家了。
2. 初中生(13-15歲):當父母問我為什么放學回來這么晚,我只能跑圓場說有很多課外活動。
3. 高中生(16-18歲):老師問我為什么成績下降了,我只能跑圓場說最近課業壓力大,沒有時間復習。
4. 大學生(19歲及以上):當朋友問我為什么沒有參加聚會,我只好跑圓場說有其他重要的事情要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