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鴉
基本解釋
(1).吐綬雞(火雞)的別名。 清 李元 《蠕范·物制》:“火鴉,火雞也,山斲木也。大如鴉,青黑色,頭有紅毛,似鶴頂堆砂,毛毿毿下垂。長項修足,高二三尺……食火炭,亦斵木。”
(2).用于戰(zhàn)事的鴉形火器。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火藥》:“至今上初年, 戚繼光 帥 薊門 ,又用火鴉、火鼠、地雷等物。”
(3).傳說中能銜火的烏鴉。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三·慈烏》:“ 蜀 徼有火鴉,能銜火。”
成語(Idiom):火鴉
發(fā)音(Pronunciation):huǒ y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善于拆穿謊言或欺騙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火鴉是由“火”和“鴉”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引申為形容善于揭露欺騙行為或拆穿謊言的人。火鴉的意思是指那些善于辨別真相、識破謊言的人,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火鴉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善于看破別人偽裝或識破欺騙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火鴉來形容那些善于揭露謊言、保護他人利益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善于辨別真相、不容易被欺騙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火鴉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李斯列傳》。故事中,李斯是秦朝的重要謀士,他善于辨別真相,敢于向秦始皇提出真實的建議。有一次,李斯對秦始皇說:“君且待,臣將往試之。”李斯就去找一個能言善辯的人對付一個善于欺騙的人。結果,這個善于欺騙的人被那個能言善辯的人揭穿了謊言,李斯得到了真相。秦始皇聽后感嘆道:“火鴉亦知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火鴉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名詞“火”和“鴉”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火鴉,總能看穿別人的謊言。
2. 她是個火鴉,對于別人的偽裝一眼就能看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火鴉的形象與火焰和烏鴉聯(lián)系起來,火焰代表真相與光明,烏鴉代表智慧與觀察力。通過聯(lián)想火焰和烏鴉,可以幫助記憶火鴉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揭露謊言、辨別真相相關的成語,如“剖腹藏珠”、“明鏡高懸”等,可以擴展對火鴉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火鴉,總能看出同學們的小伎倆。
2. 初中生:她是個火鴉,對于別人的謊言一眼就能識破。
3. 高中生:作為班長,他是個火鴉,總能看穿同學們的謊話。
4. 大學生:他是個火鴉,對于政府的宣傳總是持懷疑態(tài)度。
5. 成年人:她是個火鴉,對于商家的夸大宣傳從不輕易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