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關
成語(Idiom):退關
發音(Pronunciation):tuì g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撤銷或取消關卡,也可指放棄或放松對某事的限制或防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退關”源自古代邊防關卡制度,當時為了防止外敵入侵,設置了各種關卡以限制人員和物資的流動。因此,“退關”原指撤銷邊防關卡,使人員和物資能夠自由通行。在現代社會中,“退關”也可用于比喻放棄對某事的限制或放松警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政策、制度或規定的變動,以及個人對某事的態度或行為的改變。也可用于比喻放下心防、敞開心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退關”起源于中國古代的邊防關卡制度,但具體的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決定退關,取消了一些不必要的行政手續。
2. 他最近對學習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完全退關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退關”為撤銷關卡,使人們能夠自由通行,從而引申為放棄限制或放松警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退關”相關的成語,如“關門大吉”、“關山迢遞”等,以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今天老師退關了,不布置作業。
2. 初中生(12-15歲):放假了,我退關了,不想再學習。
3. 高中生(15-18歲):考試結束后,大家都退關了,開始放松心情。
4. 大學生(18-22歲):畢業后,我決定退關,不再追求高薪工作。
5. 成年人(22歲以上):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他決定退關,放下過去的煩惱,重新開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