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割牛
成語(Idiom):稍割牛
發音(Pronunciation):shāo gē ni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稍稍割下牛的肉,比喻只貪小利而不顧大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稍割牛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源自中國古代的農耕社會。在農村,牛是農民家庭的重要勞動力,而割下牛的肉可以用來養家糊口。然而,稍割牛這個成語并不鼓勵人們去傷害牛,而是用來形容那些只顧眼前小利而不顧大局、不顧他人利益的人。這些人只追求眼前的利益,而不考慮長遠發展和整體利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稍割牛這個成語可以用在各種情境中,特別是在談論個人行為或組織的決策時。它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只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視長遠發展的人,也可以用來提醒人們要從整體利益出發,不要只看眼前的小利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稍割牛的故事起源于《莊子·外物》。故事中,有個人為了滿足自己的饑餓,割下了牛的肉,但只割了一點點,這樣既滿足了自己的需求,又不會引起牛的反抗。這個故事通過割牛的行為,告誡人們不要只追求短期的自身利益,而要考慮整體和長遠的利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稍割牛由兩個字組成,稍和割。稍表示稍微、一點點,割表示割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眼前的利益,只顧稍割牛,完全不考慮企業的長遠發展。
2. 這個政府只顧眼前的經濟利益,完全忽視了環境保護,簡直是典型的稍割牛行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稍割牛的形象與只追求小利益的人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想象一個人只顧自己的利益,只割下牛的一小塊肉,而不顧整體利益和牛的痛苦,這樣的形象會更容易讓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利益相關的成語,如“利欲熏心”、“損人利己”等,來擴展對于利益與道德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只顧著玩游戲,不做作業,真是太稍割牛了!
2. 初中生:他只顧著自己的成績,不愿意幫助別人,真是太稍割牛了!
3. 高中生:他只為了能夠進入名校,不顧其他同學的感受,真是太稍割牛了!
4. 大學生:他只考慮自己的個人利益,不顧社會的發展,真是太稍割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