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逐臭者
發音(Pronunciation):zhú chòu zhě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追求正義、揭發黑暗、追求真相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逐臭者源自《莊子·逍遙游》:“逐臭之夫,未能逐天下之臭。”意為追求正義的人雖然能夠揭發一些黑暗的事情,但卻無法完全消除世間的惡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逐臭者多用于形容那些勇于揭發不正之風、追求真相的人。可以用來形容新聞記者、社會調查員、反腐敗斗爭者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逐臭者的故事起源于莊子的《逍遙游》。莊子在這個故事中,通過逐臭者這個形象,告訴人們盡管我們可以揭發一些不正之風,但是世間的惡臭無法完全消除。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逐臭者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逐”表示追逐、追求,第二個字“臭”表示惡臭、不正之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真正的逐臭者,總是勇于揭發社會上的不正之風。
2. 這個報道真是一個逐臭者的杰作,揭露了許多隱藏的黑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逐臭者這個形象,想象一個勇敢的人在追逐惡臭的氣味,表達出追求正義的意愿。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深入了解莊子的《逍遙游》,了解其中的哲理和思想。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逐利者”、“逐鹿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長大后成為一個逐臭者,幫助人們揭發壞人。
2. 初中生:新聞記者是真正的逐臭者,他們總是揭發社會上的不正之風。
3. 高中生:我想學習法律專業,成為一名逐臭者,為正義發聲。
4. 大學生:社會調查員是逐臭者的代表,他們通過調查揭發社會上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