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應
基本解釋
謂一時應變。《淮南子·說山訓》:“ 弦高 誕而存 鄭 ,誕者不可以為常,事有一應而不可循行。”
所有一切。 宋 范仲淹 《求追贈考妣狀》:“一應京朝官在任未滿,不因公事,朝廷非時移替,在任不曾磨勘,轉官者后來同計。” 元 關漢卿 《竇娥冤》第四折:“一應大小屬官今晚免參,明日蚤見。”《清史稿·刑法志三》:“其農忙停審,則自四月初一日至七月三十日,一應戶、婚、田土細故,不準受理,刑事不在此限。”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九回:“這是訂禮,一應花消齊由我出。”
英文翻譯
1.all; everything
成語(Idiom):一應
發音(Pronunciation):yī y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所有的事物或物品,全部都有或都具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應是一個數量詞,表示所有的事物或物品,無一例外地具備或存在。它強調的是全面性和無遺漏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應多用于形容全部事物或物品都具備的情況。常用于描述某個人或某個地方擁有了一切所需的東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四年》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鄭國的公子重耳因為被趕出國家而流亡,他在流亡期間遇到了一個名叫范蠡的智者。范蠡告訴他:“人生在世,應該做到‘一應俱全’,即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做好充分準備。”這句話流傳下來,形成了成語“一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一應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超市的商品一應俱全,你需要的東西都能找到。
2. 我們的會議室設備一應俱全,無論是投影儀還是音響都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一應”拆分為“一”和“應”兩個部分,其中“一”表示全部的意思,“應”表示應該具備的意思。通過這個拆分,可以幫助記憶詞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一切”、“一概”等,來加深對全面性和無遺漏性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書包里一應俱全,有鉛筆、橡皮、尺子等。
2. 初中生:這個圖書館的藏書一應俱全,涵蓋了各個學科的書籍。
3. 高中生:這個實驗室的儀器設備一應俱全,可以滿足各種科研需求。
4. 大學生:這個餐廳的菜單上的菜品一應俱全,無論是中餐還是西餐都有。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