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折書
基本解釋
按定價一折出售的廉價書籍。一折,指原價的十分之一。三十年代行銷甚廣,但失于粗制濫造。 鄭振鐸 《現代創作文庫序》:“我認為新文學創作物要奪取大部分落后的讀者,用一折書的辦法來印行,是目前一個最好的手段。” 阿英 《敵后日記摘抄》:“有一書店,惟所售者為一折書舊小說。”
成語(Idiom):一折書
發音(Pronunciation):yī zhé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文章或書籍簡短、精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折書是由“一”、“折”、“書”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一”表示數量上的極少,“折”表示折疊、翻折,“書”表示書籍或文章。一折書形容文章或書籍的內容非常簡短、精煉,精華都被折疊在其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折書常用于形容文章或書籍內容精練、簡潔,適合時間有限或對內容要求高的場合,比如演講稿、報告、摘要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一折書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載,但這個成語很早就開始在文人墨客之間流傳。它反映了中國古代文人注重文章的精煉、簡潔,追求言之有物的寫作風格。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一”、“折”、“書”三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篇演講稿是一折書,簡明扼要地概括了主要觀點。
2. 他的報告內容扼要精煉,簡直就是一折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一折書”與“精煉、簡潔”的含義聯系起來,想象一本書被折疊成只有一頁的樣子,以此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寫作、表達相關的成語,比如“一字千金”、“言簡意賅”等,以豐富詞匯量和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這本故事書真好看,每一句話都像一折書一樣精彩。
初中生:老師要求我們寫一篇一折書,內容要簡潔明了,不能有冗余。
高中生:這篇論文太長了,需要把它改成一折書,突出核心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