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石
基本解釋
古時戰守之具。置石于大木之上,發機以擊敵。《漢書·甘延壽傳》“投石拔距,絶於等倫” 顏師古 注引 三國 魏 張晏 曰:“《范蠡兵法》:‘飛石重十二斤,為機發,行二百步。’”《左傳·桓公五年》“旝動而鼓” 唐 孔穎達 疏:“ 賈逵 以旝為發石,一曰飛石。”
英文翻譯
1.slungshot
成語(Idiom):飛石
發音(Pronunciation):fēi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突然發生的意外事件或突如其來的危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飛石這個成語源自于《左傳》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齊國的大夫子產在郊外狩獵時,突然遇到了一塊從山上滾落下來的大石頭,差點被砸中。這個故事中的“飛石”意外事件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來成為了表示突發意外事件和危險的成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飛石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突然發生的意外事件或突如其來的危險。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或某個情況出乎意料地危險或突發,也可以用來警示他人要隨時保持警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中國古代的一部重要史書,記載了春秋時期齊國的歷史。其中有一則關于子產遇到飛石的故事,后來成為了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飛石這個成語的結構是“飛”和“石”兩個字,通過組合形成了新的意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在旅行中遇到了飛石,幸好沒有受傷。
2. 這次考試的題目太難了,真是一塊飛石。
3. 他在工作中經常遇到各種飛石,但總能夠應對自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飛石”與突發意外事件聯系起來,可以通過想象一塊石頭突然從天上飛過來的情景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飛石”相關的成語,如“飛沙走石”、“飛黃騰達”等,以擴展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今天在操場上玩時,突然飛來了一塊石頭,嚇了我一跳。
2. 初中生(13-15歲):他在比賽中摔倒了,差點被飛來的石頭砸到。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項目的難度很大,就像一塊飛石,需要我們做好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