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言
基本解釋
高談闊論。《魏書·羊深傳》:“先 黃 老 而退《六經》,《史遷》終其成蠹,貴玄虛而賤儒術, 應氏 所以亢言。” 清 朱琦 《續蘇明允諫論》:“ 王珪 、 孫伏伽 、 戴胄 之屬,卷舌閉口於 隋 ,亢言極論於 唐 ,豈前后若兩人哉?”
成語(Idiom):亢言
發音(Pronunciation):kàng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言辭過激,言辭夸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亢言指言辭過激,夸張言辭。形容說話時語氣激烈,言辭夸張,不顧實際情況或過分夸大事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亢言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言辭上過于激烈或夸張,不顧實際情況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意見。常見于評論、辯論、爭論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亢言最早出自《史記·刺客列傳》。故事中,刺客聶政被秦始皇賜予一枚玉佩,其上刻有“亢言之辯”四個字。聶政解釋說,這意味著如果有人對其言辭過激,就會被玉佩上的符咒擊殺。這個故事因此成為亢言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亢言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會議上亢言激昂,但缺乏實際的解決方案。
2. 媒體報道過于亢言,夸大了事件的嚴重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亢”字的發音相近的“狂”字聯想記憶。亢言就像是狂言一樣,言辭過激,夸張不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言辭相關的成語,如“言之鑿鑿”、“言過其實”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亢言地說自己能飛上天。
2. 初中生(14歲):老師在講臺上亢言地解釋了新的數學公式。
3. 高中生(17歲):政治辯論中,他亢言地批評了對手的觀點。
4. 大學生(20歲):在辯論賽上,學生們亢言地表達了各自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