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儀
基本解釋
風度,儀容。《晉書·簡文帝紀》:“帝少有風儀,善容止。”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 庾太尉 風儀偉長,不輕舉止,時人皆以為假。”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支諾皋上》:“道士緩步庭中,年可四十,風儀清古。” 沉昌直 《寄龍圣江西》詩:“ 龍君 美風儀,濯濯春柳姿。”
近義詞
成語(Idiom):風儀(fēng yí)
發音(Pronunciation):fēng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的儀表端莊大方,舉止得體,有風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風儀是由“風”和“儀”兩個字組成,其中“風”指人的風度、氣質,而“儀”則指端莊、得體的儀表。風儀這個詞語形容一個人的外表和舉止都符合社會規范,給人留下好的印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風儀一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外表儀表得體,舉止優雅,適用于各個場景,如商務會議、社交場合、公眾演講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風儀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一書中,其中有一則記載了魯國大夫子貢的故事。子貢因為他的儀表得體,舉止優雅,受到了魯國國君的贊賞和重用。后來,人們用“風儀”來形容一個人儀表得體,舉止優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風儀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風儀得體,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她的風儀莊重大方,舉止優雅,贏得了大家的喜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風儀”這個詞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風中,衣袂飄動,舉止得體,儀表端莊,展現出優雅的風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儀表和舉止相關的成語,如“儀態萬方”、“風度翩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的風儀讓老師和同學都喜歡他。
初中生:她的風儀莊重大方,受到了同學們的尊敬。
高中生:他的風儀得體,舉止優雅,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注重自己的風儀,展現出良好的形象。
成年人:無論是在工作場合還是社交場合,我們都應該保持良好的風儀,給人留下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