躅躅
成語(Idiom):躅躅
發(fā)音(Pronunciation):zhú z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遲疑不前,停滯不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行動遲緩,猶豫不決,不敢前進或不愿前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人的行為或思想遲疑不決,不敢或不愿意采取行動的情況。也可用于描述事物的停滯不前,發(fā)展緩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十一年》中有一則故事。故事中,晉國的公子重耳被關在了無錫城的監(jiān)獄中,他想要逃脫,但是他的腳被鎖住了。他想通過踢腳石來打破腳銬,但是踢了很多次都沒有成功,最后只能放棄。后來,他通過其他方法逃脫了,但是這個故事中的“躅躅”就是指他在踢腳石的時候遲疑不前的樣子。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相同的詞語組成,沒有明確的主語和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躅躅不前,錯失了很多機會。
2. 這個項目一直在躅躅不前,需要我們加快進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躅躅”想象成一個人在原地遲疑不前的樣子,或者想象成兩個人相互拖住對方無法前進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遲疑不前、停滯不前相關的成語,如“躊躇滿志”、“停滯不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10歲):他們在路上躅躅了很久,錯過了最后一班公交車。
2. 初中生(14歲):我在做決定的時候總是躅躅不前,很難做出決定。
3. 高中生(17歲):他在考慮是否要參加這次比賽時一直躅躅不前,最后還是決定放棄了。
4. 大學生(20歲):我在找工作的時候曾經(jīng)躅躅不前,不敢去面試那些大公司。
5. 成人(30歲):他一直躅躅不前,不敢向她表白自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