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忘
基本解釋
喻本末倒置。《尸子》卷下:“ 魯哀公 問 孔子 曰:‘ 魯 有大忘,徙而忘其妻,有諸?’ 孔子 曰:‘此忘之小者也。昔 商紂 有臣曰 王子須務 ,為諂,使其君樂須臾之樂而忘終身之憂,棄黎老之言而用姑息之謀。’”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上》:“ 司馬遷 之《敘傳》也,始自初生,及乎行歷,事無巨細,莫不備陳,可謂審矣,而竟不書其字者,豈 墨生 所謂大忘者乎?”
成語(Idiom):大忘
發音(Pronunciation):dà w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完全忘記、徹底遺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忘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表示忘記得非常徹底,沒有絲毫記憶的痕跡。它用來形容人們忘記某件事情或某個人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忘常常用于描述忘記重要的事情、關鍵的信息或者某個人的情況。例如,當一個人忘記了重要的會議時間,可以說他“大忘了會議時間”。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忘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孟子·公孫丑上》中,是由孟子的弟子公孫丑所說。故事中,公孫丑說自己忘記了一些事情,孟子就問他:“你是不是大忘了?”這句話后來成為了成語“大忘”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大”和“忘”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昨天大忘了帶鑰匙,結果被鎖在家里了。
2. 他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是他不會大忘自己的初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把自己的大腦從頭到尾都清空了,完全忘記了所有的事情,這樣就可以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大忘”相關的成語,如“大意失荊州”、“大失所望”等,了解它們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大忘了今天要交作業。
2. 初中生:他在考試時大忘了公式,所以沒答對很多題。
3. 高中生:我大忘了老師布置的課外閱讀作業,被扣了很多分。
4. 大學生:他大忘了報名參加比賽的截止日期,錯過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