羸國
成語(Idiom):羸國(léi guó)
發音(Pronunciation):léi g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國家衰弱、沒有實力或力量不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羸國是由“羸”和“國”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羸”意為衰弱、虛弱,“國”指代國家。羸國一詞形容一個國家的實力衰退、力量不足或困境深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衰弱。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組織、團隊或個人在某一方面的實力不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羸國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年》中。故事講述了齊國國君宣公因為縱容貪污腐敗而導致國家衰弱不振的情況。這個故事成為了羸國一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羸國的結構為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經濟衰退,已經成為一個羸國。
2. 由于內部腐敗,這個組織已經變得羸國不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羸國這個成語。可以將“羸”字聯想為虛弱、衰弱的形象,再將“國”字聯想為國家。通過形象記憶,可以更好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相關的成語,如“強國”、“富國”等,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羸國的含義和使用場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這個國家的軍隊很強大,不會變成羸國。
2. 初中生(13-15歲):歷史上有很多羸國的例子,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和平環境。
3. 高中生(16-18歲):經濟發展是一個國家不變成羸國的關鍵。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國家的軟實力和硬實力都是避免成為羸國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