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齊
基本解釋
古時祭祀,將齋祭之物分獻于各祖宗,謂之分齋。齊,“ 齋 ”的古字。《詩·小雅·楚茨》“或肆或將” 毛 傳“將,齊也” 孔穎達 疏引 三國 魏 王肅 曰:“或分齊其肉所當用者。”
分際,分寸。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教子》:“﹝ 瑯邪王 ﹞見典御進新冰,鉤盾獻早李,還索不得,遂大怒,訽曰:‘至尊已有,我何意無?’不知分齊,率皆如此。”
成語(Idiom):分齊(fēn qí)
發音(Pronunciation):fēn q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分開平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將一定的物品或事物按照相等的份額分開,使得每一份都平均分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公正、公平地分配財物或權力,也可用來形容分工合作,各盡所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左傳·昭公十三年》。當時,齊國有一位名叫陽虎的人,他非常聰明,但是有一次犯了錯誤。為了懲罰他,齊國的國君決定將他的財產分給其他人,以示公平。然而,齊國的國君又擔心分配不公平,于是他決定讓陽虎來分配財產。陽虎面臨著一個難題:如何才能公平地分配財產?他想了很久,最終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將財產分成了三份,然后讓每個人先選一份,最后剩下的一份由他自己拿走。這樣,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得到了公平的份額,沒有人有怨言。齊國的國君對陽虎的聰明才智感到非常欽佩,于是就有了“分齊”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 + 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通過公正的方式將財產分齊,避免了爭端。
2. 這個項目需要大家分齊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分齊”與“公平”、“平均”等概念聯系在一起,從而記住其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公平、平均分配相關的成語,如“公平無私”、“均分秋色”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讓我們將糖果分齊,每人只能拿到一顆。
2. 初中生(12-15歲):我們班級組織了一次義賣活動,將所得款項分齊捐給了貧困山區的學生。
3. 高中生(15-18歲):在競賽中,我們團隊的每個成員都發揮了自己的特長,共同分齊了任務。
以上是關于成語“分齊”的學習指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