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屈
基本解釋
春秋 時 晉國 南屈 北屈 二邑的合稱。《國語·晉語一》:“ 蒲 與二 屈 ,君之疆也。” 韋昭 注:“二 屈 有南、北也。今 河東 有 北屈 ,則是時復有 南屈 也。”
成語(Idiom):二屈
發音(Pronunciation):èr q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態度謙卑、言行謹慎,不敢放肆傲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二屈是由“二”和“屈”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二”表示次等、低下,“屈”表示謙遜、卑微。二屈形容一個人謙卑、謹慎,不敢放肆傲慢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二屈多用于夸獎一個人的謙虛謹慎的態度。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成功或榮譽面前仍然保持謙遜的品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二屈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出自《孟子·盡心下》。故事中,孟子的弟子榮辱不驚,不以富貴而驕傲,也不以貧賤而自卑,始終保持謙遜的態度。孟子稱贊他說:“吾聞之,君子不驕不躁,不欺不媚,二屈是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成為了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但他仍然保持著二屈的態度。
2. 在他的幫助下,我們學到了謙虛謹慎、二屈的品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二屈”與“謙虛謹慎”聯系起來,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同時,可以用孟子的故事來幫助記憶,想象孟子的弟子謙虛謹慎的態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謙虛謹慎相關的成語,如“謙虛謹慎”、“謙遜有禮”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向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學習,保持二屈的態度。
2. 初中生:在取得好成績后,我要保持二屈的態度,不驕不躁。
3. 高中生:盡管我考上了理想的大學,但我要保持二屈的品質,不忘初心。
4. 大學生:在職場中,我要保持二屈的態度,虛心學習,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