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貂
基本解釋
指冠的右方加飾貂尾。 漢 侍中、中常侍和 唐 右散騎常侍、中書令的冠飾。 漢 應劭 《漢官儀》卷上:“侍中,左蟬右貂。”又:“中常侍, 秦 官也。 漢 興,或用士人…… 光武 以后,專任宦者,右貂金璫。”《后漢書·宦者傳序》:“自 明帝 以后……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黃門亦二十人,改以金璫右貂,兼領卿署之職。”《新唐書·百官志二》:“右散騎與中書令為右貂。”后因以為右散騎常侍的代稱。 唐 孫棨 《北里志·鄭舉舉》:“今左諫 王致君 、右貂 鄭禮臣 穀 、夕拜 孫文府 儲 、小天 趙為山 崇 皆在席。”
成語(Idiom):右貂(yòu diāo)
發音(Pronunciation):yòu di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行為不端正、不正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右貂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右”指右邊,表示不正派;“貂”指貂皮,比喻道貌岸然、外表光鮮,實際上卻不正派。右貂形容一個人的行為不端正,不正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右貂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表面上看起來正派、光鮮亮麗,但實際上卻不正派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那些虛偽、假裝正直、行為不端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右貂的故事并不多見,但據說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在古代,有一個官員被任命為右賢王,他的職責是維護社會秩序和正義。然而,他卻利用自己的權力謀取私利,行為不端。因此,人們用“右貂”來形容這樣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右貂”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右”和“貂”。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表面上看起來很正派,但實際上是個右貂。
2. 這個公司的老板看起來光鮮亮麗,但實際上是個右貂。
3. 不要被他的外表所迷惑,他是個道貌岸然的右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右貂”的一個方法是將“右”字與不正派的行為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用右手做著不正派的事情。另外,你還可以將“貂”字與貂皮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外表光鮮亮麗,但實際上卻是個不正派的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比如“道貌岸然”、“表里不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是個右貂,經常偷同學的零食。
2. 初中生(13-15歲):班上有個同學很右貂,經常作弊。
3. 高中生(16-18歲):他被老師評為班級的優秀學生,但實際上他是個右貂,經常欺負其他同學。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這個政府官員看起來很正直,但實際上是個右貂,貪污了大量公款。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