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行不從徑
發音(Pronunciation):xíng bù cóng j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按照既定的規則、條例或傳統行事,而是任意妄為,不聽勸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行不從徑是由“行”、“不”、“從”、“徑”四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行”表示行動,指人的行為舉止;“不從”表示不依從,不順從;“徑”表示規定的正道或大路。整個成語的含義是指一個人不按照既定的規則、條例或傳統行事,而是任意妄為,不聽勸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行不從徑常用于批評某人不守規矩、不遵守約定、不聽勸告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固執己見,不顧他人勸告和規勸,任意妄為,不受約束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行不從徑的故事并沒有特定的起源。這個成語主要是通過對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觀察和總結形成的。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人們強調遵守規矩,尊重傳統,而不顧規矩、不遵守傳統的行為往往被視為不合適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行不從徑是一個主謂賓的成語結構。其中,主語是“行”,謂語是“不從”,賓語是“徑”。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固執的人,總是行不從徑,不聽別人的建議。
2. 這個學生行不從徑,經常違反課堂紀律。
3. 領導多次告誡他不要這樣做,但他還是行不從徑,做出了錯誤的決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行不從徑”與“任意妄為,不聽勸告”相關聯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人在一條寬闊的大路上行走,但他卻不從這條大路上走,而是任意亂走,不聽他人的勸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行不從徑相關的成語,如“任性妄為”、“不知所謂”等。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與遵守規則、聽從勸告相關的成語,如“守株待兔”、“見利忘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班上有一個同學總是行不從徑,不按老師的要求做作業。
2. 初中生:他是個固執的人,總是行不從徑,不聽父母的勸告。
3. 高中生:這個學生行不從徑,經常違反學校的紀律,導致被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