恫駭
成語(Idiom):恫駭(dǒng hài)
發(fā)音(Pronunciation):dǒng h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極度恐懼、驚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恫駭是指非常恐懼或驚嚇到極點的狀態(tài)。形容人在面對可怕的事物或情況時,心神恍惚,喪失了應有的反應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恫駭常用于形容人面對突發(fā)恐怖事件或極端危險時的心理狀態(tài)。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對于某個令人震驚、驚訝的事物的反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恫駭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左傳·襄公四年》中。當時,齊國的公子重耳被困在楚國,楚國的公子孫叔敖為了幫助重耳逃離楚國,冒著生命危險,夜晚潛入楚國公子的住所。在行動過程中,他遭遇到了一只惡犬。惡犬的兇猛和突然出現(xiàn)讓孫叔敖感到恫駭不已,但他并沒有退縮,最終成功救出了重耳。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恫駭由兩個漢字組成,恫和駭。恫表示極度恐懼,駭表示驚嚇。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那個小偷被警察突然出現(xiàn)嚇得恫駭不已。
2. 看到那個惡心的畫面,我感到恫駭,不敢再看下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想象自己遇到了一只兇猛的惡犬,感受到了極度的恐懼和驚嚇,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恫駭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了解更多與恫駭相關(guān)的成語,如恐懼萬分、駭人聽聞等,可以加深對這類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看到蜘蛛我感到恫駭,趕緊跑開了。
初中生:聽到那個鬼故事,我感到恫駭,晚上都不敢一個人出門了。
高中生:面對考試的壓力,我感到恫駭,需要調(diào)整心態(tài)來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