旃蒻
成語(Idiom):旃蒻(zhān ruò)
發音(Pronunciation):zhān r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言談舉止輕佻、輕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旃蒻原指蒲草的頂芽,因容易被風吹動而比喻輕浮、輕佻的人。形容人言談舉止輕佻,不嚴肅,缺乏莊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或諷刺某人言談舉止不夠莊重,輕佻不拘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藝文志》記載了一個故事。漢武帝時,有一位叫旃蒙的人,他的言談舉止輕佻,不拘禮法,因此被人們戲稱為“旃蒻”。后來,這個詞逐漸演變成成語,用來形容言談舉止輕佻不嚴肅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旃蒻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旃和蒻分別表示蒲草的頂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辭輕浮,舉止輕佻,真是個典型的旃蒻。
2. 這個年輕人雖然才華出眾,但言談舉止卻有些旃蒻,不夠成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旃蒻”與輕飄的蒲草相聯想,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也可以通過制作與“旃蒻”相關的卡片或圖片來加強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輕佻”、“輕浮”等,以豐富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舉止很旃蒻,老師常常批評他。
2. 初中生:他的言談舉止太旃蒻了,完全沒有成熟的樣子。
3. 高中生:這個人一直以來都是旃蒻的,沒有人會把他當作一個成熟的人看待。
4. 大學生:他的輕佻舉止讓他在同學中失去了尊重。
5. 成年人:在工作場合,言辭輕浮的人往往會被視為旃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