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躢
成語(Idiom):蹴躢(cù tào)
發(fā)音(Pronunciation):cù t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踢踏、蹦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蹴躢是一個由兩個動詞組成的成語,蹴意指踢踏,躢意指蹦跳。合在一起,表示人或動物踢踏蹦跳的動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蹴躢常用于形容人或動物歡快地踢踏蹦跳的情景。也可以用來比喻某人興奮、激動或喜悅的心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蹴躢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莊子·秋水》一篇中。故事講述了莊子和他的學生觀看秋天的景色,莊子看到魚兒在水中蹦跳,便對學生說:“魚在水中蹦跳,是為了快樂;人在世間蹴躢,亦應(yīng)如此?!睆拇耍碥c成為了形容人或動物歡快蹦跳的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蹴躢由兩個動詞組成,表示踢踏和蹦跳的動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小孩子看到糖果,高興地蹴躢起來。
2. 猴子在樹上蹦蹦跳跳,好像非常開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蹴躢的發(fā)音與“粗糙陶器”進行聯(lián)想,想象一個粗糙陶器在地上踢踏蹦跳的情景,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蹴躢相關(guān)的成語,如蹦蹦跳跳、躍躍欲試等,來擴展對動作和情感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看到彩虹時,心里蹴躢著想要抓住它。
2. 初中生:放假的時候,我和朋友們一起在海邊蹴躢,玩得非常開心。
3. 高中生:考試結(jié)束后,同學們都蹴躢著離開考場,放松了一下緊張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