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氅
成語(Idiom):黃氅(huáng chǎng)
發音(Pronunciation):huáng ch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被貶謫或被罷免后,穿著黃色的氅衣離京回鄉的情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黃氅,又稱黃衣,是古代官員被貶謫或被罷免后,離京回鄉時穿的一種黃色氅衣。黃氅成語比喻官員被貶謫或被罷免后的落寞情景,意味著官員失去了權力和地位,重新回到平凡的生活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官員被貶謫或被罷免后的悲涼情景,也可用于形容一個人失去權力或地位后的無奈和頹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黃氅一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卷四十九·郊祀志》中。故事發生在漢朝初年,當時有位官員叫龐統,他因為才能出眾而被曹操看中,任命為軍師。然而,龐統的才能引起了曹操的嫉妒,最終被曹操貶謫到了南陽。龐統離開京城的時候,身穿黃色的氅衣,騎著黃色的馬車,形象凄涼,引起了許多人的同情和遺憾。從此,黃氅一詞就成為了形容官員被貶謫或被罷免后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謂語 + 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被貪污罪名定了,從此戴上了黃氅。
2. 官員被罷免后,穿上黃氅離京回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黃氅形象化為一個被貶謫的官員穿著黃色氅衣離開京城的情景,這樣可以幫助記憶其含義和使用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官員被貶謫相關的歷史故事,如龐統的故事,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青衫磊落”。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爸爸被公司解雇后,他戴上了黃氅回家。
2. 初中生:這位原本風光一時的明星,如今卻戴上了黃氅過著平凡的生活。
3. 高中生:政府官員因為貪污被罷免后,只能戴著黃氅離開官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