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山口山
發音(Pronunciation):shān kǒu sh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不容易改變、不易逾越的局面或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山口山”由兩個相同的字組成,意思是山的口口,形容人或事物處于一個不容易改變、不易逾越的局面或狀態。比喻處境固定、難以突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人陷入困境,難以改變現狀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處于固定狀態,難以改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考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篇·天運》一章中。故事講述了莊子與惠子在山上散步,莊子指著山下的一塊巨石說:“山下的巨石,就像是一個山口。人們試圖移動它,卻無法改變它的位置。”這個故事后來被用來形容人或事物處于困境中,難以改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山口山”由兩個相同的字組成,字義相同,形成一個強調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在這個公司工作,已經成了山口山,很難找到更好的機會了。
2. 這個問題已經成了山口山,我們需要想辦法突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山口山”想象成兩座山峰對峙的形象,表示兩個相同的局面或狀態無法改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困境、難以改變有關的成語,如“墨守成規”、“固步自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的狗狗喜歡躺在沙發上,已經成了山口山。
2. 初中生:他的數學成績一直很差,已經成了山口山。
3. 高中生:這個社會的一些問題已經成了山口山,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去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