跕蹀
成語(Idiom):跕蹀(tiǎn dié)
發音(Pronunciation):tiǎn d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步行時行走困難或蹣跚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跕蹀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行走時困難或不穩定的樣子。它可以指行走時腳步不穩,或者在行走時因為路面不平而搖擺不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跕蹀一詞常用于文學作品、詩歌或描述人物特征的場景中。它可以用來形容老年人行走時的困難,也可以形容人因為受傷或其他身體原因而步履蹣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跕蹀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蒹葭》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蹇。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這里的“道阻且蹇”就是指行走時困難的意思,后來便演變成了跕蹀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跕蹀由兩個字組成,其中“跕”是動詞,表示行走時的困難;“蹀”是動詞,表示行走時的蹣跚。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事已高,行走時有些跕蹀。
2. 路上的石頭很多,我走得有些跕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跕蹀這個詞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行走時腳步不穩,一會兒向前跨出一步,一會兒向后搖擺,形象地展示了跕蹀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行走和身體動作相關的成語,例如“步履維艱”、“蹣跚學步”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奶奶年紀大了,走路有些跕蹀。
2. 初中生:他受了傷,行走時有些跕蹀。
3. 高中生:那個年輕人酒后行走,顯得有些跕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