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息
基本解釋
[釋義]
(1) (名)呼吸時出入的氣。(基本義)
(2) (名)氣味。這些作品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作賓語)
[構成]
偏正式:氣(息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呼吸) breath
2.(氣味; 色彩) flavour; smell
詳細解釋
◎ 氣息 qìxī
(1) [breath]∶呼吸時進出的氣
氣息惙然。——《聊齋志異·促織》
氣息僅存
(2) [美flavor;英flavour]
(3) 香氣
一陣芬芳的氣息從花叢中吹過來
(4) 特征或顯著的優點
充滿中國農村生活的氣息
(5) [information]∶訊息
聽此氣息
(6) [odor;smell]∶氣味
鼻能審氣息
(7) [style]∶詩文的風格
氣息淵雅
(1).呼吸;呼吸出入之氣。《莊子·人間世》:“獸死不擇音,氣息茀然,於是并生心厲。” 三國 魏 曹植 《上書請免發取諸國士息》:“今部曲皆年耆,臥在牀席,非糜不食,眼不能視,氣息裁屬者,凡三十七人。” 唐 元稹 《有鳥》詩之十六:“氣息榻然雙翅垂,猶入籠中就顏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云蘿公主》:“母衰邁受驚,僅存氣息,二三日不復飲食。” 洪深 《戲的念詞與詩的朗誦》:“這是說話時透換氣息的正常方式。”
(2).指說話聲氣。 元 無名氏 《殺狗勸夫》第二折:“不尋思當街上正是哥哥睡,直背的到家來不得口好氣息,倒喫頓潑拳搥。”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小秦淮錄》:“養氣定辭,審音辨物,揣摩一時亡命小家婦女口吻氣息。聞者驩咍嗢噱。”
(3).指訊息。《梁書·武帝紀上》:“ 漢口 路通 荊 、 雍 ,控引 秦 、 梁 ,糧運資儲,聽此氣息,所以兵壓 漢口 ,連絡數州。” 鄒魯 《中國同盟會》:“此皆吾黨氣息隔絶,萬能自為聯合,致良惡無從而辨,薰蕕同於一器。”
(4).氣味。 唐 元稹 《人道短》詩:“天能種百草,蕕得十年有氣息。”《紅樓夢》第四七回:“這么氣息,倒熏壞了我!”《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一回:“有人説你有個眼睛可以辨五色,耳朵可以辨五聲,鼻能審氣息,舌能別滋味。” 聞捷 《海燕》:“我住的房子……散發著濃重的霉爛氣息。”
(5).喻指習氣。《花月痕》第一回:“這 明經略 ,名 祿 ……年方四十五歲,弓馬嫻熟,韜略精通,而且下士禮賢,毫無驕奢氣息。”
(6).指詩文的風格。 清 阮元 《與友人論古文書》:“是故兩 漢 文章,著於 班 范 ,體制和正,氣息淵雅,不為激音,不為客氣。”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自是而后,凡為文者,語必因人,句不自造,其構思不遠,而氣息益臻薄弱,不復上擬古人矣。”
(7).氣惱。
氣息(qì xī)
發音(Pronunciation):qì x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呼吸時所散發出的氣體和氣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氣息是指人或動物呼吸時所產生的氣體和氣味。它是由呼吸時排出的空氣中所攜帶的微小顆粒所組成的,可以通過嗅覺來感知。氣息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一種方式,它可以表達出一個人的情感、狀態和健康狀況。同時,氣息也可以用來形容一種微弱的感覺或跡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氣息這個詞語常用于形容人或物體散發出的氣味,也可以用來形容一種微弱的感覺或跡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氣息來形容一種芳香的味道,比如花朵的氣息、食物的氣息等;還可以用氣息來形容一種微弱的感覺,比如遠處傳來的微弱氣息、某人身上的氣息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暫無相關故事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氣息是一個單個的詞語,不屬于成語范疇。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朵花的氣息非常芳香,讓人感到愉悅。
2. 我感覺到一股微弱的氣息,好像有人在我身后。
3. 這道菜的氣息撲鼻而來,讓人垂涎欲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呼吸”、“氣味”等相關的詞語進行聯想來記憶。比如,想象自己在呼吸時散發出的氣味,或者想象一朵花的氣息等。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氣息”相關的成語和詞語,比如“氣勢洶洶”、“氣象萬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聞到了一股香甜的氣息,好像是巧克力的味道。
2. 初中生:我感覺到了一股微弱的氣息,好像有人在監視我。
3. 高中生:這首詩透過細膩的描寫,讓人仿佛能聞到詩人內心的氣息。
4. 大學生:這個品牌的香水散發出的氣息非常迷人,一聞就讓人沉醉其中。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詞語“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