鯁議
成語(Idiom):鯁議(gěng yì)
發音(Pronunciation):gěng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意見分歧、爭議激烈,無法達成一致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鯁議是由“鯁”和“議”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鯁”意為魚骨卡在喉嚨中,引申為阻礙、困擾;“議”意為討論、商量。鯁議形容討論或商量的過程中,意見分歧、爭議激烈,無法達成一致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鯁議常用于描述團隊、組織或社會中的討論、決策過程中出現的意見分歧和爭議。它可以用于形容會議上的激烈爭論、政治決策的爭議、團隊合作中的意見分歧等情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鯁議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莊子·內篇·養生主》。故事中,有兩個人爭論魚的最佳烹飪方法。一個人主張將魚煮熟,另一個人主張將魚生吃。爭論激烈,無法達成一致,最終導致了鯁議的產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鯁議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問題引發了激烈的鯁議,大家對于解決方法意見不一。
2. 在團隊討論中,鯁議是正常的,但我們需要通過有效的溝通達成共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鯁議與魚骨卡在喉嚨中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在討論或決策過程中,意見分歧激烈,就像魚骨卡在喉嚨中一樣阻礙和困擾著進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意見分歧和爭議相關的成語,如“爭論不休”、“眾說紛紜”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班級討論環保問題時,同學們發生了鯁議,有的人認為應該多種樹,有的人認為應該節約用水。
2. 初中生:參加學生會的競選活動時,同學們對于候選人的表現產生了鯁議,大家對于誰更適合擔任職務意見不一。
3. 高中生:在班級組織的辯論賽中,同學們就是否應該取消手機的使用限制展開了激烈的鯁議,有的人認為手機會分散注意力,有的人認為手機可以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