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境
基本解釋
(1).宗教信徒所向往的超凡入圣的境界。 南朝 齊 蕭子良 《凈住子·出家順善門》:“今出家者未登圣境,而期望之人恒引圣責凡?!?唐 王縉 《東京大敬愛寺大證禪師碑》:“夫上智之身,曲隨世界;上智之心,密游圣境?!?唐 王昌齡 《同王維集青龍寺曇壁上人兄院五韻》:“圓通無有象,圣境不能侵?!?br>(2).指傳道的境域。有時用于比喻或諷刺。 魯迅 《<偽自由書>后記》:“聽說 青島 也是好地方,但這是 梁實秋 教授傳道的圣境,我連遙望一下的眼福也沒有過。”
(3).比喻藝術作品或自然景物中出神入化的境界。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六:“ 迦陵 雄勁之氣, 竹垞 清雋之思, 樊榭 幽艷之筆,得其一節,亦足自豪。若兼有眾長,加以沉鬱,本諸忠厚,便是詞中圣境?!?駱賓基 《一個唯美派畫家的日記·十月十三日》:“那廣曠的宇宙美,給它開闊了另一個圣境?!?/p>
成語(Idiom):圣境(shèng jìng)
發音(Pronunciation):shèng j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非凡的境地或至高無上的境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圣境原指神圣的地方,后來引申為非凡的境地或至高無上的境界。多用來形容人的修養、境界或事物的高尚、完美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文學作品、演講、贊美詩歌等場景中,用以形容人或事物的高尚和完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逍遙游》中曾有“圣人之道,靈而不顯”的說法,意思是圣人的境界高深莫測,不為世人所見。后來,人們將這種高深莫測的境界稱為“圣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藝術境界已經達到了一個圣境。
2. 這幅畫給人一種圣境般的美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將“圣境”與高山峻嶺、神圣莊嚴的場景聯系起來,形成一個鮮明的形象,以便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圣人”概念,以及與“圣境”相關的詩詞和哲學思想。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公園里看到了一片圣境般的花海。
2. 初中生:他的音樂演奏達到了一個圣境,讓人陶醉其中。
3. 高中生:這部小說的描寫讓人感受到了一種圣境般的美麗與寧靜。
4. 大學生:在大自然中徜徉,感受大地的圣境,是一種無法言喻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