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
基本解釋
◎ 對等 duìděng
[equity;reciprocity;parity] 同等;相等;等級、條件、地位等相同
對等原則
英文翻譯
1.reciprocity; equity; on an equal footing; reciprocal
詳細解釋
平等;相等。 梁啟超 《論內地雜居與商務關系》:“假使我 支那 終不能與 歐 米 諸國立於對等,則 日本 者,為有利乎?為有害乎?” 茅盾 《無題》:“他不滿意他的夫人--簡直有點恨他的夫人老是把‘物質’和‘精神’對等看待。”
成語(Idiom):對等
發音(Pronunciation):duì dě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相等或平等的關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兩個或多個事物在某種特定方面上具有相同的地位、權力或價值,彼此不相上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雙方或多方在某種關系中地位相當,權力平衡的情況,也可用于比喻兩個事物在某種方面上相互對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對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原文為“臨河之演,對等之舟”。這個成語的起源與古代的交通方式有關。在古代,人們通常使用船只進行交通,而當時的船只多為雙層結構,兩船并排而行,形成了“對等”的形狀。后來,人們將這種形狀比喻為兩個事物在某種方面上相等,從而形成了成語“對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在工作上的能力相當,是真正的對等競爭對手。
2. 這兩個國家在經濟領域的地位對等,互利合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對等”這個詞分成兩部分記憶,其中“對”字表示兩個事物相互對應,而“等”字表示相等或平等的關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對等”相關的成語,如“平等待人”、“平起平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們班上的男女比例是對等的。
2. 初中生(13-15歲):在比賽中,雙方的實力對等,所以比分非常接近。
3. 高中生(16-18歲):在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間應該保持對等的溝通和互動。
4. 大學生(19-22歲):在商業談判中,雙方需要維持對等的談判地位,以實現互利共贏。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在社會交往中,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的權利,讓每個人都能夠享受到對等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