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卒
基本解釋
亦作“ 倉猝 ”。1.匆忙急迫。《漢書·王嘉傳》:“今諸大夫有材能者甚少,宜豫畜養可成就者……臨事倉卒迺求,非所以明朝廷也。” 漢 王充 《論衡·逢遇》:“倉猝之業,須臾之名。” 宋 葉適 《淮西論鐵錢五事狀》:“取而自鑄,遂致怨咨,以為破壞兩州,事起倉猝。”《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這個事不比別樣的事,倉卒不得。” 清 唐孫華 《同宋藥洲太史登滕王閣》詩:“如何俳語笑倉猝, 潁 濱一老猶相詆。” 巴金 《家》二八:“他倉卒間抓住一塊木片飄浮在水上。”
(2).非常事變。 漢 劉歆 《移書讓太常博士》:“遭巫蠱倉卒之難。”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豈知秋禾登,貧窶有倉卒。”《資治通鑒·梁武帝大同四年》:“平東將軍 蔡祐 下馬步鬭,左右勸乘馬以備倉猝。”
近義詞
成語(Idiom):倉卒(cāng cù)
發音(Pronunciation):cāng c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匆忙,慌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事情突然發生,來不及準備,不得不急忙處理或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緊急情況下的匆忙行動,或者形容因為時間緊迫而感到焦慮和著急的心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劉敬傳》記載了一個故事:劉敬是漢朝時期的一位官員,他在臨終前告訴兒子:“父母死后,你要三年不娶媳婦,三年不嫁妝嫁女,再找個好日子把我埋了。”劉敬的兒子很聽話,按照父親的遺愿行事。過了三年,劉敬的兒子找了個好日子準備埋葬父親,但是因為時間緊迫,來不及準備什么儀式,只好匆忙地將父親埋了。從此以后,人們用“倉卒”來形容匆忙和慌亂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倉”和“卒”兩個詞組成。其中,“倉”指倉促,表示匆忙;“卒”指盡快,表示立刻。合在一起形容匆忙、慌亂的情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昨天臨時有個會議,我倉卒之間去參加。
2. 考試前一天晚上才開始復習,真是倉卒了。
3. 他接到緊急任務,不得不倉卒趕往現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倉卒”與“倉庫”和“足球”聯想在一起。想象你在倉庫里找東西時,突然聽到有人踢足球,你匆忙地離開倉庫去看,表示你匆忙的行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匆忙、慌亂相關的成語,如“急匆匆”、“慌張”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昨天倉卒地完成了作業,忘記帶到學校了。
2. 初中生:考試前我才發現還有一本書沒看,只能倉卒地翻閱了一下。
3. 高中生:明天就要交論文了,我現在還沒寫完,真是倉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