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乾舌焦
基本解釋
見“ 口燥唇乾 ”。
成語(Idiom):口乾舌焦
發(fā)音(Pronunciation):kǒu gān shé ji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口渴得舌頭干燥發(fā)熱的狀態(tài)。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口乾舌焦是一個形容口渴的成語,其中“口乾”表示口干舌燥,缺乏水分;“舌焦”表示舌頭發(fā)熱,嚴(yán)重的口渴。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們在缺水的情況下,舌頭發(fā)熱干燥的感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口乾舌焦通常用來形容極度口渴的狀態(tài),可以用于描述人在長時間沒有喝水的情況下,口腔干燥的感覺。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比喻渴望某種東西的強烈愿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一年》記載了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相傳春秋時期,齊國國君昭公有一次打獵迷路,渴得口乾舌焦。正當(dāng)他無助時,一位陌生人遞給他一杯清水。昭公喝了水后恢復(fù)了體力,感激不已。后來,昭公成為齊國國君后,他下令在國內(nèi)設(shè)立水井,以解決人們的口渴問題。這個故事表達了昭公對于水資源的重視和關(guān)心。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jié)構(gòu)??谇嘟怪?,“口乾舌焦”是形容詞短語,用來形容主語的狀態(tài)。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長時間沒有喝水,他口乾舌焦。
2. 在沙漠中迷路,他們感到口乾舌焦。
3. 考試前緊張得口乾舌焦,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在沙漠中迷路,口渴得舌頭發(fā)熱,這樣就能夠形象地記憶口乾舌焦的含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水資源相關(guān)的成語,如“口渴難耐”、“干渴難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7歲):在夏天玩耍時,我騎自行車出汗了,回家的路上口乾舌焦。
2. 初中生(14歲):在長時間的運動訓(xùn)練后,我感到口乾舌焦,需要多喝水補充體力。
3. 高中生(17歲):備戰(zhàn)高考的時候,我每天都緊張得口乾舌焦,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