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辟
成語(Idiom):明辟
發音(Pronunciation):míng b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明確而清晰地辨別事物的真相或本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明辟是由“明”和“辟”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明”表示明亮、清楚,指明事物的真相或本質;“辟”表示開辟、辨明,表示辨別、認識。明辟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能夠準確辨別事物的真相或本質,不被欺騙或迷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明辟常用于描述人對問題或事物的洞察力、辨別能力以及對真相的把握。可以用來表達對某人的贊賞或對某事的準確判斷。例如在工作、學習或社交場合中,當你能夠準確看清問題的本質或識別出別人的真實意圖時,可以使用明辟來形容自己的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明辟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后漢書·班超傳》。班超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將領,他在匈奴之地時,能夠準確判斷敵人的意圖,并及時采取相應的對策,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后來,班超的這種辨別能力被形容為“明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人性的洞察力非常明辟,總能看透別人的真實想法。
2. 這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很明辟,為我們解決了很多難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明辟”拆解成“明亮的辨別”,幫助記憶其基本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洞若觀火”、“目光如炬”等,進一步擴展詞匯量。
2. 閱讀相關的故事或文章,了解更多關于明辟的使用場景和示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明辟地看到了老師的微笑,知道她對我們非常滿意。
2. 初中生:通過觀察動物的行為,科學家能夠明辟地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
3. 高中生:在復雜的社交場合中,需要保持明辟的思維,不被表面現象所迷惑。
4. 大學生:作為一名法學專業的學生,我需要具備明辟的能力,準確理解法律條文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