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勝
基本解釋
謂自己不能承受。《宋書·王僧綽傳》:“ 太祖 引見,下拜便流涕哽咽,上亦悲不自勝。” 宋 文天祥 《無錫》詩序:“是行駈之入北,感今懷昔,悲不自勝。”
成語(Idiom):不自勝
發音(Pronunciation):bù zì sh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情感或思想激動到無法自控,無法自持。形容非常高興或感動到極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當人們遇到非常喜悅或感動的事情時,常常會情感激動到無法自持,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或情緒。這種情況下,人們會說“不自勝”,表示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興奮或激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般用于形容非常高興、感動或激動的場合。比如,當你得到一個意想不到的好消息時,你可以說“我聽到這個消息時不自勝地笑了起來。”或者當你看到你的偶像時,你可以說“見到偶像,我激動得不自勝。”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于形容其他強烈的情感,如憤怒、悲傷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自勝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吳起是吳國的名將。當他在戰場上擊敗敵軍后,他的部下非常高興,大聲歡呼。吳起聽到部下的歡呼聲后,也非常激動,無法自控。這個故事中的“不自勝”一詞,就是從這個場景中衍生出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自勝是一個由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不”是副詞,表示否定;“自”是代詞,表示自己;“勝”是動詞,表示勝過、克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聽到他們的好消息時,激動得不自勝,忍不住大聲歡呼。
2. 她在演唱會上唱得太好了,觀眾們都激動得不自勝,紛紛起立鼓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勝利”這個詞相聯系來記憶。想象自己在取得勝利后的興奮和激動,將這種情感與“不自勝”這個成語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意思的成語,如“欣喜若狂”、“喜出望外”等,來擴展對表達高興或激動的詞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聽到老師表揚我時,我高興得不自勝,跳了起來。
2. 初中生:當我考試得了滿分時,我激動得不自勝,告訴了所有的朋友。
3. 高中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覽收錄,我激動得不自勝,向家人分享了喜訊。
4. 大學生:當我收到心儀公司的錄取通知書時,我高興得不自勝,給老師和同學們發了短信告訴他們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