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寂
基本解釋
佛教語。涅槃,圓寂。亦泛指佛教徒逝世。 唐 王維 《工部楊尚書夫人贈太原郡夫人京兆王氏墓志銘》:“以某年月日,奄歸人寂于 長興里 之私第。” 趙殿成 箋注:“《涅槃經》:‘我曠劫來,已入大寂。’”
成語(Idiom):大寂
發音(Pronunciation):dà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寂靜無聲、寧靜無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寂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大指的是非常、極其,寂指的是安靜、無聲。大寂的意思是形容非常安靜、無聲,寧靜無事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寂常常用來形容環境非常安靜,沒有任何聲音或者事物的狀態。它可以用來形容夜晚的寂靜、室內的安靜、大自然的寧靜等等。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內心的寧靜,沒有煩惱或者雜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寂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代的《文選·劉義慶》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王恭的人,他非常喜歡安靜,不喜歡嘈雜的環境。有一次,他去拜訪一個朋友,卻發現朋友家里非常吵鬧,有人唱歌、有人跳舞,非常喧囂。王恭非常不適應這種環境,他覺得這樣的場景非常煩躁。于是他寫下了“大寂”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他所喜歡的安靜無聲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大寂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大”和形容詞“寂”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深夜的森林里,只有大寂無聲,讓人感到寧靜祥和。
2. 辦公室里的同事們都走了,整個辦公樓變得大寂起來,只有燈光和鍵盤的聲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大寂”與安靜無聲的場景聯系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非常安靜的夜晚,沒有任何聲音,只有大自然的寧靜。這樣的場景就是大寂的表現,幫助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安靜、寧靜相關的成語,如“寂寞”、“寂靜”、“寂然無聲”等,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大寂。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晚上的森林非常大寂,只有蟲子在叫。
2. 小學生:放學后,教室里變得大寂起來,沒有了同學們的歡鬧聲。
3. 初中生:周末的公園非常大寂,只有風吹過樹葉的聲音。
4. 高中生:考試結束后,整個教室變得大寂無聲,大家都在專心自習。
5. 大學生:寒假的校園非常大寂,沒有了學生們的活躍氣氛。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大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