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據
基本解釋
◎ 失據 shījù
[lose force or reliance] 喪失依靠或力量
他真是進退失據
詳細解釋
失去憑依。《文選·宋玉<神女賦>》:“徊腸傷氣,顛倒失據。” 李善 注:“ 毛萇 《詩傳》曰:‘據,依也。’”《后漢書·皇甫嵩傳》:“所在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二:“我為舍人所破,狼狽失據,為君所得。” 章炳麟 《諸子學略說》:“進退失據,兩無所容,此可謂調和者之戒也。”
成語(Idiom):失據
發音(Pronunciation):shī j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動失當,計劃不周,缺乏準備或掌握不牢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失據是由“失”和“據”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失指失去、喪失,據指依靠、依據。失據形容人在行動或計劃中失去正確的依據或準備不足,導致失敗或困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失據多用于形容人在行動、計劃或決策中失去正確的依據或準備不足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個人、團隊或組織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因為缺乏準備或掌握不牢固而導致的失敗或困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失據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的《東西洋考》一書中。書中記載了明朝末年,明將領張獻忠起義攻占成都時,因為缺乏準備和計劃不周,導致部隊在攻城過程中遭到了重大的失敗。因此,人們用“失據”來形容行動失當、計劃不周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失據行動導致了整個項目的失敗。
2. 沒有充分的準備,我們很容易在競爭中失據。
3. 在考試前沒有復習,她感到自己有些失據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失據”聯想為一個人在行走時沒有腳下的地板,也就是沒有支撐,因此行動不穩定、失去了依據。你可以想象一下這個情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學習更多與“失據”相似的成語,例如“缺乏準備”、“計劃不周”等。通過學習這些相關的成語,你可以進一步擴展你的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沒有準備好,所以在比賽中失據了。
2. 初中生(14歲):他因為沒有復習,考試時感到自己有些失據了。
3. 高中生(17歲):他的計劃不周,導致整個團隊在比賽中失據了。
4. 大學生(20歲):在找工作時,缺乏準備會使你失據。
5. 成年人(30歲):在人生的重要決策中,不要失去正確的依據,否則容易失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