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
基本解釋
唐 安祿山 、 史思明 的并稱。兩人為發動安史之亂的首領。 清 王夫之 《讀通鑒論·唐宣宗》:“ 安史 作逆以后, 河 北亂, 淄青 亂…… 澤潞 亂,而 唐 終不傾者,東南為之根本也。”
成語(Idiom):安史
發音(Pronunciation):ān s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安定政治局勢、維護社會安寧,消除內亂與戰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安史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安”和“史”。安指安定、平穩,史指史書、歷史。這個成語的含義是指通過治理和安撫來維持社會的穩定和安寧,以防止內亂和戰亂的發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國家或地區的政局穩定,社會安定,沒有動蕩和戰亂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的生活穩定,沒有紛爭和困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安史的故事源于唐朝時期的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唐朝中期發生的一場大規模叛亂,由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這場叛亂持續了近十年,給唐朝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和動蕩。后來,唐朝成功平定了安史之亂,恢復了社會的安寧和穩定。因此,安史成為了維護社會安寧和穩定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安”和“史”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國家,政府一直致力于安史,確保社會的穩定和繁榮。
2. 這個城市的治安很好,居民生活安逸,安史有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安史”與“安定史書”進行聯想,表示通過維護社會的安定和穩定來書寫一部沒有內亂和戰亂的歷史。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唐朝的安史之亂,了解叛亂的原因、過程和影響,以及唐朝如何恢復社會的穩定和安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珍惜和平,要為了國家的安史而努力學習。
2. 初中生:這個社區的治安很好,居民們生活安逸,沒有安全問題,真是個安史的地方。
3. 高中生:歷史課上學習了唐朝的安史之亂,深刻認識到維護社會的安定是多么的重要。
4. 大學生:在國際關系課上,我們探討了不同國家如何維護社會的安寧和穩定,包括安史的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