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厝
基本解釋
◎ 安厝 āncuò
[keep a coffin with corpse in a temporary shelter before burial] 因待葬或要改葬而暫將靈柩停放某處
痛存亡之殊制兮,將遷神而安厝。——潘岳《寡婦賦》
詳細解釋
亦作“ 安措 ”。1.安葬。《孝經·喪親》:“卜其宅兆而安措之。” 邢昺 疏:“宅,墓穴也;兆,塋域也。葬事大,故卜之。” 漢 班固 《白虎通·崩薨》:“崩薨別號,至墓同,何也?時臣子藏其君父,安厝之義,貴賤同。葬之為言下藏之也。” 唐 吳少微 《為任虛白陳情表》:“兩柩雙魂,未遑安厝。” 元 無名氏 《合同文字》第三折:“將骨殖一擔挑來,指望的傍祖塋好生安厝。” 清 李漁 《意中緣·救美》:“奴家原為葬親而來,還要到 莆田 安厝了二親,然后轉去。”
(2).停放靈柩待葬。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妖宅》:“二小人舁一棺入,僅長四寸許,停置凳上。安厝未已,一女子率廝婢數人來,率細小如前狀。”《紅樓夢》第一一二回:“且説 賈政 等送殯到了寺內,安厝畢,親友散去, 賈政 在外廂伴靈, 邢 王 二夫人等在內,一宿無非哭泣。”
成語(Idiom):安厝
發音(Pronunciation):ān c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安定下來,安頓下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安厝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安”表示安定、穩定,第二個字“厝”表示住所、居住。安厝的意思是安定下來,找到合適的住所并居住下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安厝多用于形容人們安頓下來,穩定下來的狀態。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找到了滿意的工作、安頓好了家庭,或者一個團隊找到了合適的辦公場所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安厝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禮記·曲禮》中,意思是安頓好房屋、安頓好人家。后來逐漸演變為形容人們安定下來、穩定下來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安厝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經過多年的奮斗,他終于在這個城市安厝了下來。
2. 這個團隊找到了一個適合的辦公場所,終于可以安厝下來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安厝”與“安定下來”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也可以將“安厝”與找到理想的住所聯系起來,幫助記憶其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安厝相關的成語,如“安家落戶”、“安居樂業”等。這些成語都與人們安定下來、安居樂業有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終于安厝在新的教室里了,感覺很舒服。
2. 初中生:爸爸找到了新工作,在這個城市安厝下來了。
3. 高中生:我希望能夠在大學畢業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安厝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