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俑
成語(Idiom):鷹俑
發音(Pronunciation):yīng yǒ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勇猛無畏的軍人或戰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鷹俑是指古代中國秦朝時期的陶俑,形制為鷹狀,寓意勇猛。因此,成語“鷹俑”用來形容勇猛無畏的軍人或戰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勇猛無畏、敢于冒險的人,特別是在軍事領域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鷹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的秦朝時期。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了鞏固統治,他下令制作了大量的陶俑,其中包括形制為鷹狀的陶俑。鷹是一種勇猛、機警的猛禽,因此用鷹來象征勇猛的戰士和軍人,成了當時的一種象征。后來,人們就用“鷹俑”來形容勇猛無畏的軍人或戰士。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為“鷹”,修飾部分為“俑”。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我們部隊中的鷹俑,勇猛無畏,深受戰友們的敬佩。
2. 這位士兵在戰場上展現出了鷹俑般的勇猛,立下了許多戰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只勇猛無畏的鷹,站在一排排的陶俑中間,顯得格外威武。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鷹俑”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秦朝時期的陶俑制作以及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歷史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像一只鷹俑一樣勇敢地保護家人。
2. 初中生:這支籃球隊的隊長是個真正的鷹俑,他總是在比賽中發揮出色。
3. 高中生:那位士兵在戰場上展現出了真正的鷹俑精神,為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