斂跡
斂跡(liǎn jì)
發音(Pronunciation):liǎn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隱藏行蹤,不敢顯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斂跡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斂”意為隱藏、收斂,而“跡”則指行蹤、痕跡。斂跡的基本含義是指隱藏行蹤,不敢顯露。在使用中,斂跡常常用來形容人在某些特定情況下表現出隱秘、謹慎的態度或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斂跡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對危險、困難或者敵對勢力時,采取隱匿自己行蹤的策略。同時,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在某些特殊場合下保持低調、謹慎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斂跡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荀子·勸學》一書中。荀子是中國戰國時期的一位著名哲學家,他在《勸學》一書中寫道:“故君子斂跡藏名,不愿與世爭名。”這句話意味著君子應該隱藏自己的行蹤和名字,不與世人爭奪名利。后來,人們將這句話中的“斂跡”兩個字作為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保持低調、謹慎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斂跡是一個由動詞“斂”和名詞“跡”組成的成語。其中,“斂”作動詞,意為隱藏、收斂;“跡”作名詞,意為行蹤、痕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對危險時總是斂跡藏名,不輕易暴露自己。
2. 這位明星一直斂跡不出,很少在公眾場合露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斂跡”想象成一個人在草叢中隱藏行蹤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同時,可以將“斂跡”與“謹慎”、“低調”等詞語聯系起來,幫助記憶其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斂跡相關的成語,如“藏拙”、“隱姓埋名”等,以擴展對于隱藏行蹤和保持低調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在游戲中總是斂跡藏名,讓我們找不到他。
2. 初中生(13-15歲):他在班級中斂跡不出,很少和同學交流。
3. 高中生(16-18歲):他在考試前總是斂跡藏名,不讓別人知道他的備考情況。
4. 大學生及以上:她在社交場合上斂跡不出,很少參與各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