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帚
成語(Idiom):梳帚(shū zhǒu)
發音(Pronunciation):shū zh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陳舊、過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梳帚是由“梳”和“帚”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梳指的是梳子,帚指的是掃帚。成語中的梳帚比喻人或事物陳舊、過時,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梳帚可以用來形容一些陳舊的思想觀念、技術、設備等。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些人不思進取,追求過時的東西,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梳帚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王莽傳》中。王莽是東漢末年的一個政治家和改革家,他試圖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來挽救東漢末年的政治和經濟危機。然而,他的改革措施被認為是陳腐而不切實際的,被人們戲稱為“梳帚改革”。這個成語由此而來,成為形容陳舊、過時的事物或觀念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種舊式手機已經成為了梳帚,沒人再使用了。
2. 這個陳舊的設備已經變成了梳帚,無法滿足現代的需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拿著一個陳舊的梳子和掃帚,代表著陳舊、過時的事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陳舊不堪”、“一蹴而就”等,來擴展對于陳舊、過時事物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這個玩具已經變成了梳帚,沒人再玩了。
初中生:這本書的內容太過時了,完全是梳帚。
高中生:這種老式的電腦已經成為了梳帚,無法滿足現代的需求。
大學生:這個觀念已經過時了,是一種梳帚思維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