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藤
基本解釋
通草的別名。即丁翁。又名丁公寄。《南齊書·孝義傳上·樂頤》:“﹝ 解仲恭 ﹞母病經時不差,入山採藥,遇一老翁語之曰:‘得丁公藤,病立愈。’”《南史·孝義傳上·解叔謙》:“﹝ 謙 ﹞乃求訪至 宜都郡 ,遙見山中一老公伐木,問其所用,答曰:‘此丁公藤,療風尤驗。’”
英文翻譯
1.【醫】obtuseleaf erycibe stem
成語(Idiom):丁公藤 (dīng gōng téng)
發音(Pronunciation):dīng gōng t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極其頑強,頑固不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丁公藤是一種藤本植物,它的莖葉堅韌,很難被人折斷。因此,成語“丁公藤”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堅強頑固,不易改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那些堅持己見、不容易被他人影響的人,以及那些難以改變的事物或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代有個名叫丁公的人,他非常頑固,堅持己見,不受他人影響。有一次,丁公見到了一株藤本植物,它的莖葉非常堅韌,無論怎樣折斷都很難。丁公被這株藤本植物的頑強特性所打動,于是用“丁公藤”來形容那些堅強、頑固的人或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丁公藤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丁公藤,從來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
2. 這個項目的進展一直很慢,像丁公藤一樣,不管怎么勸說都不肯改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丁公藤”與堅韌不拔的形象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人緊緊抓住一株丁公藤,無論怎樣折斷都無法改變他的決心。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堅韌不拔、頑固不變相關的成語,如“鐵杵成針”、“鐵石心腸”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丁公藤一樣,努力學習,不輕易放棄。
2. 初中生:他是個丁公藤,從來不會為了別人的意見而改變自己的想法。
3. 高中生:這個項目的推進速度像丁公藤一樣,一直很慢,無論怎么勸說都無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