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右
成語(Idiom):鼎右
發音(Pronunciation):dǐng y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權力的中心或者核心地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鼎右源自《左傳·昭公十五年》:“昔者周公旦為成王司徒,鼎鑄,成王問于周公曰:‘可得而治天下乎?’周公曰:‘鼎足三,父母其刑于子,子其刑于鼎。’成王曰:‘可得而治天下乎?’周公曰:‘鼎足四,父母其刑于國,國其刑于鼎。’成王曰:‘可得而治天下乎?’周公曰:‘鼎足五,父母其刑于天下,天下其刑于鼎。’成王曰:‘可得而治天下乎?’周公曰:‘鼎足六,父母其刑于天,天其刑于鼎。’成王曰:‘可得而治天下乎?’周公曰:‘鼎足七,天其刑于鼎。’成王曰:‘可得而治天下乎?’周公曰:‘鼎足八,鼎瓦破,鼎耳截,鼎足缺,鼎破無足,可得而治天下乎?’成王曰:‘可得而治天下矣!’”意為在權力中心或核心地位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或機構在某個領域或團體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昭公十五年》中的一段對話,講述了周公旦為成王鑄鼎的故事。通過不斷改變鼎的足數,周公旦以鼎作為比喻,向成王闡述了權力的核心地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鼎右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鼎”指鑄鼎、權力,而“右”則代表核心地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總裁在公司中占據了鼎右之位。
2. 他在團隊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可以說是鼎右之臣。
3. 這個科學家因為其重要的貢獻而在學術界占據了鼎右的地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鼎作為權力的象征,右表示核心地位,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權力和地位相關的成語,如“權傾一時”、“一言九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我們班級的鼎右,我們都很尊敬她。
2. 初中生:在學校的籃球隊中,隊長是鼎右,他帶領我們取得了很多勝利。
3. 高中生:這位科學家在國際上的研究領域中占據了鼎右的地位,他的成就令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