菹漏
成語(Idiom):菹漏
發音(Pronunciation):zū l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音樂節奏不準確、不協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菹漏是由兩個具有音樂意義的字組成,菹指音樂節奏不準確,漏指音樂節奏不協調。菹漏形容音樂演奏時節奏不準確、不協調,使人聽起來不和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音樂演奏不準確、不協調的情況,也可用于比喻其他事物或行為的不協調、不和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菹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傳·昭公十四年》。故事中,魯國的昭公邀請了齊國的管仲來擔任樂官,希望通過音樂來提高國家的氛圍。管仲一直以來都是齊國的樂官,他在齊國時,音樂演奏得非常準確、協調。然而,在魯國擔任樂官后,管仲卻因為不熟悉魯國的音樂而演奏得不準確、不協調,音樂節奏與其他樂手不和諧。于是,人們就用菹漏來形容管仲的音樂演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奏菹漏,完全沒有音樂的美感。
2. 這支樂隊的演奏太菹漏了,需要加強訓練。
3. 這部電影的剪輯太菹漏,節奏完全不協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菹漏”與音樂相關的形容詞和名詞聯系起來,例如“不準確”和“不協調”,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深入了解中國古代音樂和樂器的發展歷程。
2. 學習其他形容音樂的成語,例如“琴瑟和諧”、“風華絕代”等。
3. 閱讀音樂相關的書籍,了解不同類型的音樂和音樂家的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畫畫水平菹漏,需要多練習。
2. 初中生:這個舞蹈隊的舞姿菹漏,沒有統一的節奏。
3. 高中生:他的演講菹漏,沒有邏輯性和條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