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糴
基本解釋
購進糧食供邊防用。《宋史·職官志五》:“市易下界,掌飛錢給券,以通邊糴。” 宋 曾鞏 《救災議》:“失戰鬭之民,異時有警,邊戍不可不增爾;失耕桑之民,異時無事,邊糴不可以不貴矣。” 宋 沉括 《夢溪筆談·官政一》:“唯末鹽歲自抄三百萬,供 河北 邊糴,其他皆給本處經費而已。”
成語(Idiom):邊糴(biān xiān)
發音(Pronunciation):biān xi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邊境地區邊防軍民共同耕種,以解決糧食問題。也用來形容軍民合作、共同努力解決困難的精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邊糴是由“邊”和“糴”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邊,指邊境地區;糴,古代的一種耕種方式,指將農民分為若干小組,輪流前往邊境地區進行耕種。這種耕種方式不僅解決了邊境地區的糧食問題,也增強了軍民之間的聯系和合作關系。邊糴成語用來形容軍民共同努力解決問題的精神,強調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邊糴一詞常用于形容軍民合作、共同努力解決困難的場景。可以用來形容軍民共同抗擊自然災害、共同維護邊境安全等情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邊糴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的邊境地區。在古代,邊境地區常常面臨著戰亂和食物短缺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軍隊和農民共同合作,在邊境地區進行耕種,解決糧食問題。這種軍民合作的精神被形容為“邊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邊糴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軍民齊心,邊糴糧食,保障了邊境地區的穩定和安全。
2. 在抗擊自然災害的過程中,軍隊和民眾邊糴一心,共同渡過了難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邊糴這個成語:
1. 將“邊”和“糴”兩個字分別記憶。
2. 將“邊”字聯想為邊境地區,將“糴”字聯想為農民耕種。
3. 將“邊”和“糴”兩個字連起來,形成一個軍民合作的場景,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一步學習邊糴這個成語:
1. 了解更多與軍民合作、團結合作相關的成語,如“同心協力”、“眾志成城”等。
2. 閱讀相關的歷史故事或小說,了解古代邊境地區的生活和軍民合作的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軍隊和農民一起邊糴,解決了邊境地區的糧食問題。
2. 初中生:在抗擊自然災害的過程中,軍民齊心合作,邊糴一心,共同渡過了難關。
3. 高中生:邊糴糧食不僅解決了邊境地區的糧食問題,也增強了軍民之間的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