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抱不平
發(fā)音(Pronunciation):bào bù p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不公正的事情感到憤怒,并積極地為正義而斗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抱不平是一個用來形容對不公正待遇或不公平行為感到憤怒并積極為正義而斗爭的情緒狀態(tài)。當看到不公正的事情發(fā)生時,人們會產生強烈的憤怒和不滿,并希望能夠采取行動來維護正義和公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抱不平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看到或聽到不公正的事情后的情緒反應。可以用在社會公正、法律正義、道德倫理等方面的討論中。比如,當聽到某人受到不公平待遇時,可以說“我抱不平,一定要為他討回公道”。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與抱不平的起源有關。故事中,虞卿為了替自己的朋友討回公道,不顧自己的安危,勇敢地站出來與權貴對抗。虞卿的行為被人們稱為“抱不平”,后來逐漸演變成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抱不平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其中“抱”是動詞,表示“抱持、懷有”的意思;“不平”是名詞短語,表示“不公正、不公平”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看到那個老人受到不公正對待,內心充滿了抱不平之情。
2. 在面對社會不公時,我們應該勇敢地抱不平,為正義而戰(zhàn)。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抱不平與自己曾經看到或經歷過的不公正事件聯(lián)系起來,形成記憶的關聯(lián),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抱不平的文化背景和相關的故事,探索不同文化中對于正義和公平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抱不平,因為有同學被欺負了。
2. 初中生:我抱不平,因為學校里有人作弊。
3. 高中生:我抱不平,因為有人被錯誤判罪了。
4. 大學生:我抱不平,因為社會上存在著很多不公正的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