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節
成語(Idiom):變節(biàn jié)
發音(Pronunciation):biàn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背叛原來的信仰、組織或團體,改變立場或投敵叛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變節是由“變”和“節”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意為改變原有的忠誠、信仰或立場。它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背叛了原來的組織、團體或朋友,轉而站在對立的一方。變節一詞帶有負面的含義,表示背叛和不忠誠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變節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政治、軍事、友情或愛情等領域中的背叛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用它來形容一個人丟棄了自己的原則或價值觀,轉而迎合他人的意見或行為。例如,在政治領域,一個政治家突然改變政治立場,背叛了原來的政黨,我們可以說他變節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變節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較為模糊。它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中,記載了一個名叫申息的人在戰爭中背叛了自己的國家。由于申息的背叛行為被認為是不忠誠的表現,因此后來人們就用“變節”來形容背叛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由動詞“變”和名詞“節”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曾經是我們的朋友,但他最終變節了。
2. 這個政治家為了爭取更多的權力,變節了自己的立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變節”與背叛行為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結。可以想象一個人原本忠誠的心被“變”成了背叛的心,從而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背信棄義”、“出爾反爾”等,了解更多與背叛和不忠誠有關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答應幫我做作業,結果變節了,讓我很生氣。
2. 初中生:他原本是我們班的學生會成員,但他為了迎合其他同學,變節了。
3. 高中生:這個政治家曾經是我們的榜樣,但他最后變節了,讓人失望。
4. 大學生:他之前一直支持環保,但最近他卻變節了,成了一個破壞環境的人。